• <tfoot id="ewmse"><input id="ewmse"></input></tfoot>
  • <strike id="ewmse"></strike>
    <ul id="ewmse"></ul>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 詳細介紹

    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2016-10-20查看:

    ...

      有色金屬工業是制造業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是實現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迅速,基本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需要。但與世界強國相比,在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質量效益、綠色發展、資源保障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邁入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強國行列的關鍵時期。《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42號)編制,作為未來五年指導有色金屬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本規劃涵蓋范圍包括銅、鋁、鉛、鋅、鎳、錫、銻、汞、鎂、鈦等十種常用有色金屬,以及鎢、鉬、鋰、黃金、鋯、銦、鍺、鎵、鈷等主要稀貴金屬。

      一、產業現狀

      (一)發展回顧

      “十二五”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發展環境,積極推進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行業發展保持平穩態勢,為實現由大到強奠定了堅實基礎。

      1.生產保持平穩增長。2015年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5156萬噸,表觀消費量約5560萬噸,“十二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0.4%和10%。其中銅、鋁、鉛、鋅等主要金屬產量分別為796萬噸、3141萬噸、440萬噸、615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1.9%、14.1%、1.1%、3.4%,各占全球總產量的35%、55%、43%、44%。

    \

      2015年有色金屬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7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799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1.6%、1.8%。隨著產業規模擴大和市場需求增速放緩,產量及消費增速較“十一五”期間明顯回落。

      2.科技創新成果顯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直徑深孔采礦、復雜礦床安全高效開采、海底大型黃金礦床高效開采與安全保障、粗銅連續吹煉、廢鉛酸蓄電池鉛膏連續熔池熔煉、600kA超大容量鋁電解槽、單線百萬噸級氧化鋁生產裝備、難處理資源可控加壓浸出、廢雜銅高效利用等工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性能電子銅帶及箔材、航空鋁鋰合金、高強高韌鋁合金預拉伸板、大斷面復雜截面鋁合金型材等精深加工技術取得突破,為我國制造業邁向中高端提供了重要支撐。

      3.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先進銅、鋁、鉛、鋅冶煉產能分別占全國的99%、100%、80%、87%。“十二五”期間,鋁材和銅材產量年均分別增長16.9%和10.2%,高于或接近同期有色金屬產量增長率。2015年,有色金屬深加工收入占全行業收入比例與2010年基本相同,但利潤占比由2010年的32%上升到60%;西部地區電解鋁產量占全國比重達到67%,全國具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產能占比70%,分別比2010年提高16個和40個百分點,“鋁-電-網”一體化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合作不斷推進,建成投產了一批境外資源基地及加工基地。

      4.綠色發展有新進展。“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行業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降低22%,累計淘汰銅、鋁、鉛、鋅冶煉產能分別為288萬噸、205萬噸、381萬噸、86萬噸,主要品種落后產能基本全部淘汰。2015年,鋁錠綜合交流電耗13562千瓦時/噸,比2010年下降402千瓦時/噸,氧化鋁、銅冶煉、電鋅綜合能耗分別為426、256、885千克標煤/噸,比2010年分別下降27.8%、35.7%和11.4%;再生銅、鋁、鉛產量分別為295、565和160萬噸,5年年均分別增長5.3%、9%和4.3%。“十二五”期間,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下降。

      5.兩化融合逐步深化。計算機模擬仿真、智能控制、大數據、云平臺等技術逐步應用于有色金屬企業生產、管理及服務等領域,國內大型露天礦和地下礦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銅、鋁等冶煉生產智能控制系統,銅、鋁加工數字控制成型技術,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平臺等逐步推廣,行業兩化融合水平不斷提高。

      (二)主要問題

      1.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精深加工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發不足,產品普遍存在質量穩定性差和成本高等問題,大飛機用鋁合金預拉伸厚板和鋁合金蒙皮板、乘用車鋁面板等尚不能產業化生產,電子級12英寸硅單晶拋光片、部分大直徑超高純金屬靶材、寬禁帶半導體單晶拋光片、部分高端銅鋁板帶箔材等仍依賴進口。

      2.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電解鋁等部分冶煉及低端加工產能過剩與部分品種及高端深加工產品短缺并存。目前,國內電解鋁等行業缺乏競爭力,產能退出機制不暢。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實力弱。高端深加工生產線達產達標率普遍不高,中低端加工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無序。

      3.環境保護壓力加大。隨著環保標準不斷提高,有色金屬企業面臨的環境保護壓力不斷加大。我國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和赤泥累積堆存量越來越大,部分企業無組織排放問題突出,銻等部分小品種及小再生冶煉企業生產工藝和管理水平低,難以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重點流域和區域砷、鎘等重金屬污染治理、礦山尾礦治理以及生態修復任務繁重。部分大型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隨著城市發展已處于城市核心區,安全、環境壓力隱患加大,與城市長遠發展矛盾十分突出。

      4.資源保障基礎薄弱。礦產品價格急劇下跌,國內礦山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優勢稀有金屬資源保護面臨新挑戰。2015年,國內銅、鋁、鎳等重要礦產原料對外依存度分別為73%、45%和86%,受資源出口國政策變化、法律約束和基礎設施薄弱等影響,進口資源面臨新的不確定因素,行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境外資源開發風險評估重視不夠,近幾年投產后的境外礦山負債率高,債務負擔沉重,經濟效益差。

      二、發展環境

      (一)面臨的形勢

      “十三五”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邁入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強國行列的關鍵時期,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

      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有色金屬行業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發展中國家積極承接產業和資本轉移,將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發揮技術及裝備優勢,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供新空間。同時,世界經濟和貿易形勢低迷,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有色金屬需求萎縮、產能過剩成為全球性問題。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影響銅、鋁、鎳等大宗資源供應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有色金屬具有較強的衍生金融商品屬性,各國貨幣政策分化將引發有色金屬金融市場價格波動,弱化供需對有色金屬價格的影響,使得價格波動更為復雜,企業投資和生產決策難度加大。全球氣候變化和碳排放形勢將日益嚴峻,產業運行總體壓力將明顯上升。

      從國內看,“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戰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四化同步發展以及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有色金屬市場需求潛力和發展空間依然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以及消費需求個性化、高端化轉變,不斷對有色金屬增品種、提品質和發展服務型制造提出更高要求。同時,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增速換檔、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節點,經濟增速放緩和需求結構的變化將使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迎來重大轉折,產業發展速度將由“十二五”期間的高速轉為中高速,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不足并存,生態環境和要素成本約束日益突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質增效任務艱巨,迫切要求行業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轉向優化存量、控制增量、主動減量;由低成本資源和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積極發展高端材料和實施智能制造,提升中長期增長動力;進一步推動利用兩個資源、兩個市場的高水平雙向開放,提升參與全球產業布局、創新合作、制定標準及貿易規則的實力,支撐產業長遠發展。

      (二)主要品種需求及產量預測

      “十三五”期間,隨著交通運輸輕量化、農村電網改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有色金屬市場需求仍將保持一定增長,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整體消費增速將由“十二五”期間的高速轉為中低速,除鋰、鈷等新能源小品種金屬和鎂需求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外,銅、鋁等主要品種消費增速將明顯放緩,鉛將基本維持現有消費水平,鋅可能在“十三五”末達到消費峰值。綜合應用彈性系數法、消費強度法、專家經驗法等,預測了2020年主要有色金屬和黃金的消費量(見專欄2),碳酸鋰、鈷的“十三五”年均消費增速分別為13.5%、12.5%。由于大多數有色金屬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表觀消費量會隨著金融市場波動有所變化。

    \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中國制造2025》為行動綱領,以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市場需求為主線,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以高端材料、綠色發展、兩化融合、資源保障、國際合作等為重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拓展行業發展新空間,到2020年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邁入世界強國行列。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著力突破精深加工、智能制造、應用技術等方面的核心關鍵共性技術,為建設有色金屬工業強國提供支撐。

      堅持質量為先。加強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體系建設,開展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攻克一批提升質量穩定性和可靠性的關鍵共性難題,提高有效供給能力。

      堅持綠色發展。加強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嚴格控制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推廣綠色低碳發展模式以及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提高再生資源利用水平,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兩化融合。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有色金屬工業深度融合,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標志的智能制造,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拓寬產業發展新空間。

      堅持開放合作。促進吸引外資與引進技術、管理并舉,鼓勵企業與境外優勢企業在研發創新、標準制定、品牌建設等領域開展高端合作,加快境外生產基地及經貿合作園區建設,形成優進優出、內外聯動的開放型產業新格局。

      (三)主要目標

      “十三五”期間,有色金屬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顯著進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到“十三五”末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1.技術創新。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創新體系基本形成,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以上。高端精深加工、智能制造、資源綜合利用等基礎共性技術和產業化技術實現突破。

      2.轉型升級。航空鋁材、電子材料、動力電池材料、高性能硬質合金等精深加工產品綜合保障能力超過70%,基本滿足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需求。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低效產能逐步退出,電解鋁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提升,國際產能合作取得明顯進展。

      3.資源保障。資源勘探開發取得進展,銅、鋁、鎳等短缺資源保障明顯提高。廢舊有色金屬回收體系進一步健全,再生金屬供應比例提高。主要有色金屬資源全球配置體系不斷完善。

      4.綠色發展。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防控,企業實現穩定、達標排放。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主要產品單位能耗進一步降低。礦山尾砂、熔煉渣等固廢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赤泥綜合利用率達到10%以上。

      5.兩化融合。推進兩化融合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在線監測、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模擬仿真等應用基本普及,選冶、加工環節關鍵工藝數控化率超過80%,實現綜合集成企業比例從當前的12%提升到達到20%,實現管控集成的企業比例從當前的13%提升到18%,實現產供銷集成的企業比例從當前的16%提升到22%,建成若干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創新驅動

      1.加強技術創新

      強化戰略導向,圍繞大飛機、乘用車用鋁鎂鈦等輕合金,集成電路用拋光片及高純靶材等材料,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材料,油氣開采用鈦材,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用深潛、抗沖擊、耐腐蝕材料等關鍵高端材料性能及質量提升、短流程綠色強化冶金等緊迫需求,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基礎理論、生產工藝和應用技術的創新能力。整合全國創新資源,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設計單位的橋梁和推廣作用、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基礎先導作用,推進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產品質檢中心等建設,形成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新格局,建設有色金屬行業高水平科技智庫。

    \

      2.強化標準支撐

      依照《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圍繞有色金屬新材料、信息化與智能化、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生態保護和擴大應用等領域,對現有標準進行梳理和升級,建立和完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鼓勵企業制定高于國家、行業、地方等標準的企業標準。加強材料制造標準與下游航空、汽車、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等行業標準設計規范以及應用數據手冊銜接。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加大國際先進標準跟蹤、評估和轉化力度,形成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有色金屬行業標準化體系。

      3.創新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支持有條件企業構建“鋁-電-網”產業鏈,提高產業競爭力。充分利用“互聯網+”,鼓勵銅、鋁、鎳、鎂、鈷、鈦、鎢等有色金屬加工企業建立高效協同的研發設計平臺,通過電子商務、大數據、云平臺等,響應下游用戶個性化定制、加工配送、產品租賃、維修服務等需求,建立從先期介入(EVI)到全面用戶技術支持與服務的雙贏體系,推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創新商業模式和提高增值服務能力。建設有色金屬上下游合作機制,解決制約產品應用、設計規范、標準和技術等問題,形成產需銜接、協同發展的新模式。

      4.創新質量品牌建設

      立足裝備制造、集成電路、新能源等中高端市場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引導企業加快創新,穩步提升產品質量,支持企業采用在線監測、智能化生產和物流系統等,有效增加供給品種,推進實物質量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強化企業品牌意識,以基礎條件較好、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為主體,培育一批冠軍企業及優質優價、營銷服務完善的有色金屬精品,融入國內外中高端產品供應鏈。

      (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1.優化產業布局

      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統籌考慮境內外資源、能源、環境、運輸等生產要素,優化產業布局。推動低效產能退出,引導現有布局不合理產能向具有資源能源優勢及環境承載力的地區有序轉移,利用境外資源的氧化鋁等粗加工項目在沿海地區布局。對不符合所在城市發展需求、改造難度大、競爭力弱的冶煉企業,要實施轉型轉產或退出;具備搬遷條件的企業,支持其退城入園,并在搬遷中實施環保改造。依托有資源優勢的黃金企業開展資源整合,減少中小企業數量;結合黃金資源分布散、難選冶的特點,依托現有冶煉企業的技術、規模優勢,推動形成“分散開采、集中冶煉”的產業布局,提高黃金開發利用水平。

      鼓勵貧困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冶煉企業發展粗加工,提升冶煉產品附加值。華東、華南、東北等地區的重點有色金屬精深加工企業要由注重規模擴張向充分發揮裝備效能、提升產品質量轉變,向零部件制造、半成品、制成品及生產服務業延伸。支持贛州“中國稀金谷”、寧波新材料、西安和昆明稀有金屬、株洲硬質合金、寶雞-西安稀有金屬等高端精深加工產業集聚區建設。推進城市礦山開發利用,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建設綠色化、規模化、高值化再生金屬利用示范基地。

      2.嚴控冶煉產能擴張

      考慮到我國原料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在我國有色金屬需求增速下降和能源環保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要從嚴控制銅、電解鋁、鉛、鋅、鎂等新建冶煉項目,鼓勵對落后鉛鋅冶煉進行技術改造。堅決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等有關規定,電解鋁建設和改造項目,要嚴格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并在網上公示。適度控制黃金冶煉產能擴張。

      3.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充分發揮技術改造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引導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及智能化技術,加快技術進步,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到2020年,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工藝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行業實現綠色清潔生產,使有色金屬工業由傳統產業向綠色產業轉變。

    \

      4.促進低效產能退出

      進一步發揮市場倒逼機制,輔以必要的經濟和行政手段,做好政策引導,強化行業規范管理,加強有色金屬企業節能、環保、質量、安全等執法力度,經整改仍達不到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要求的,依法依規退出。鼓勵企業調整自身發展戰略,主動壓減過剩低效產能;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轉型轉產等手段,加快低效產能退出。

      5.推進企業兼并重組
    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政府引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策引導作用,鼓勵有色金屬企業開展行業內上下游及跨行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強業務整合、流程再造,構建上下游一體化完整產業鏈,增強企業實力和競爭力。

      6.強化企業內部管理

      推進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激發國有企業活力。鼓勵企業加強管理、內部挖潛、降本增效、開源節流、苦練內功、管控風險。推廣先進管理模式,促進企業就能耗、物耗、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全員勞動生產率等與國內外先進企業開展對標,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三)大力發展高端材料

      以滿足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高端領域的關鍵基礎材料為重點,通過協同創新和智能制造,著力發展高性能輕合金材料、有色金屬電子材料、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稀有金屬深加工材料等,提升材料質量的均一性,降低成本,提高中高端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

      1.高性能輕合金材料

      圍繞大飛機、乘用車、高鐵、船舶、海洋工程等重大裝備高端制造領域,加快實施大規格鋁鋰合金鑄錠熔煉鑄造、高精薄板帶高速氣墊式連續熱處理系統、大卷重高精度寬幅鎂合金帶材制造、鈦合金型材擠壓加工與在線精整矯直、大規格鈦合金材、3D打印粉等生產線改造提升,到2020年,航空、乘用車及貨運列車用高性能輕合金材料,海洋工程及航空用鈦、鋁合金材等實現穩定供給,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

    \

      2.有色金屬電子材料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集成電路、功能元器件等領域需求,利用先進可靠技術,加快發展大尺寸硅單晶拋光片、超大規格高純金屬靶材、高功率微波/激光器件用襯底及封裝材料、紅外探測及成像材料、真空電子材料等,實現新一代微電子光電子功能材料、智能傳感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取得突破,提升高端有色金屬電子材料供給水平。

    \

      3.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

      圍繞儲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需求,重點發展大容量長壽命儲能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高性能銅箔和鋁箔,以及低成本高質量的電池級碳酸鋰、三元前驅體等。

    \

      4.稀有金屬材料

      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家重大工程等領域需求,重點發展精密硬質合金及深加工制品、大尺寸鎢鉬板箔材、核級鋯鉿鈹材,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有效供給。

    \

      5.其他金屬功能材料

      結合海洋工程、核電等高端裝備制造需求,大力發展高性能耐蝕銅合金,大口徑高耐蝕銅合金管材,低膨脹、高抗疲勞銅合金,鎳基高溫耐蝕合金,羰基鎳,羰基鎳鐵粉,鎂基儲氫材料,金納米催化劑及粉體材料等產品,滿足國內需求。

      (四)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1.積極發展綠色制造

      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循環的理念,增強綠色制造能力,提高全流程綠色發展水平。鼓勵利用現有先進的礦銅、礦鉛冶煉工藝設施處理廢雜銅、廢蓄電池鉛膏,支持鉛冶煉與蓄電池聯合生產。實施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推進企業全面達標排放。加強清潔生產審核,組織編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推進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動節能減排以及低碳技術和產品普及應用,支持高載能產業利用局域電網消納可再生能源,推進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提高尾礦資源、井下熱能的綜合利用和熔煉渣、廢氣、廢液和余熱資源化利用水平。充分利用“互聯網+”,依托“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和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創新回收模式,完善國內回收和交易體系,突破再生資源智能化識別分選、冶金分離、雜質控制和有毒元素無害化處理等共性關鍵技術和裝備,提高有價元素回收和保級升級再利用水平。完善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及固廢處理工藝技術,為高鋁粉煤灰資源經濟性、規模化開發利用提供技術儲備。

      3.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

      嚴禁在環境敏感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及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重點地區新建、擴建增加重金屬排放的項目。推進重金屬污染區域聯防聯控,以國家重點防控區及鉛鋅、銅、鎳、二次有色金屬資源冶煉等企業為核心,以鉛、砷、鎘、汞和鉻等Ⅰ類重金屬污染物綜合防治為重點,嚴格執行國家約束性減排指標,確保重金屬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鼓勵在有色金屬工礦區和冶煉區周邊土壤污染嚴重地區開展重金屬污染現狀調查,在有色金屬企業聚集區集中建設重金屬固廢處理處置中心。銻冶煉企業應配套建設砷堿渣無害化處理生產線,支持企業處理社會遺留砷堿渣等危險廢物。推進資源枯竭地區的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改造轉型,加大歷史遺留問題突出、生態嚴重破壞、重金屬污染風險隱患較大地區的綜合整治。

    \

      (五)提高資源供給能力

      圍繞國家找礦突破行動,推進甘肅、新疆、云南、青海、內蒙古等省(區)銅、鎳、鋰等重點成礦區帶礦產遠景調查與找礦預測。積極開展礦山密集區和老礦山的深部邊部勘察,實現新老礦山有序接替。鼓勵銅、鋁、鎳等緊缺礦產以及金銀等貴金屬礦加快勘探開發;完善鎢等優勢礦產限產保值機制,合理調控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

      統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集團或聯合體有序開展境內外資源勘探、開發和合作,構建多元化的礦產資源供應體系。推進國內區域礦山整合,實現規模開發、集約利用,優化骨干礦山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提高國內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和開發利用水平,“十三五”期間,國內新增資源儲量銅礦800萬噸、鋁土礦6億噸、鉛礦2000萬噸、鋅礦3000萬噸、鎢礦(WO3計)100萬噸、錫礦70萬噸、銻礦80萬噸、鎳礦80萬噸和黃金6000噸。鼓勵企業通過綠地投資、并購投資、股權投資等方式,與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互利共贏的產業開發投資合作,穩步推進境外銅、鋁、鎳、稀貴金屬等礦產資源生產基地建設。

    \


      (六)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1.突破智能制造技術

      圍繞感知、通信、控制、設計、決策、執行等關鍵環節,開展生產裝備、調度控制等核心系統與物聯網、模式識別、預測維護、機器學習、云平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創新,加快三維采礦設計軟件、生產調度與控制、智能優化系統等技術研發應用,推動信息物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全面提升研發、生產、管理、營銷和服務全流程智能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降低成本。

    \

      2.加強智能平臺建設

      開展公共云服務平臺和能源管控中心建設,集成企業研發系統、信息系統、運行管理系統,逐步推進工業軟件、數據管理、工程服務、技術標準等資源開放共享和云應用服務。基于加強設備智能化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等需求,建設基因礦物加工、建模仿真、虛擬現實應急救援演練、全流程設備智能管理、產品質量智能管控等平臺。

      3.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應用為核心,圍繞流程性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模式,開展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建設若干家數字化礦山、智能工廠以及智能云服務平臺,探索與實踐有效的經驗和模式,不斷豐富成熟后在行業內全面推廣,改造現有生產線,推動生產方式向智能、柔性、精細化轉變,建立“互聯網+”協同制造的產業新模式。推進電子商務和大數據服務體系建設。

    \

      4.制定標準及開展貫標試點

      圍繞有色金屬行業實施兩化融合過程中的標準缺失、數據集成、互聯互通等關鍵瓶頸問題,加強在研發設計、數據分析、質量控制、集成應用、協同創新等薄弱環節的標準體系建設,優先制定數據接口、通訊協議、語義標識等基礎共性標準,并重點開展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關鍵技術標準,與基礎共性標準共同構成有色金屬行業兩化融合標準體系結構。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工作,制定有色金屬行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實施指南和細分領域標準、兩化融合水平測度指標和評估辦法,推進企業對標和示范推廣。

      (七)積極拓展應用領域

      建立交通運輸用鋁材和鎂材、建筑工程用鋁材、油氣開采和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鈦材等上下游合作機制,提高材料性能和應用服務水平,擴大產品用量,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積極支持新材料首批次應用,擴大高性能輕合金材料、高性能銅及銅合金材料、高純稀有稀貴金屬材料、高純多晶硅及電子氣體等應用領域。

    \

      (八)深化國際合作

      1.推進國際產能合作

      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部署,按照《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30號 )要求,充分發揮我國銅、鋁、鉛、鋅等有色金屬冶煉以及銅、鋁深加工技術、裝備和人才優勢,綜合考慮資源能源、政治、法律、市場等因素,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在資源豐富的中部和南部非洲、中亞、東南亞、西亞、中東、南美等地區建設冶煉項目,在有色金屬消費潛力較大的國家和地區建設深加工項目。支持利用發達國家地區再生金屬回收體系建設再生有色金屬冶煉加工能力。建立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庫,引導支持企業結合重大項目建設,開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先進裝備、技術、設計、工程建設、標準、服務等全產業鏈輸出,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

      2.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支持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大型科技合作計劃,開展海外合作投資,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和職業教育學院,建設國際創新合作平臺,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和市場,實現技術升級和建立全球生產服務體系。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國內設立有色金屬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提高對外開放和合作水平。建立和完善應對貿易摩擦、境外投資風險的預警監測和防控機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宏觀指導
    適時發布《有色金屬先進技術、產品和裝備指導目錄》。推廣先進管理模式,開展企業與國內外先進企業對標工作。建立和完善鋁材、鈦材、有色金屬電子材料等重點產品上下游合作機制,搭建產需銜接平臺,拓展消費領域和空間。推進《稀有金屬管理條例》出臺,依法開展鎢等稀有金屬管理,加強重點稀有金屬總量控制指標執行督查和違規行為懲戒。

      (二)完善行業管理

      完善有色金屬行業規范條件,強化技術、環保、能耗、安全等約束,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升級改造。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實施行業規范動態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對于違反規范條件要求的已公告企業,撤銷其公告資格,各省區工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產能過剩行業在建、擬建項目的日常監管和自查。加強節能監察力度,貫徹落實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和能效標準。

      (三)創新體制機制

      推進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促進軍民融合和資源雙向轉化,強化軍民協同創新,建立技術創新聯盟,集中力量突破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科技成果后補助等方式,鼓勵企業創新和市場開拓。加強科教融合、校企聯合,鼓勵企業建設職業學院,培養有色金屬創新創業人才、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大賽、設計大賽和職業技能大賽,推動創新能力建設。鼓勵在材料加工等一般競爭性領域以及國企搬遷改造中發展混合所有制,提高國企活力。各地工業主管部門要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改革創新行業管理,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強普惠性、功能性產業政策研究,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四)實施公平用電政策

      支持符合行業規范條件、能耗、環保達標的有色金屬企業開展直供電交易。支持電力用戶與電網企業協商降低企業過網費、備用容量費。鼓勵電冶聯營,在嚴控電解鋁產能總量的前提下,探索在百色、霍林郭勒及包頭、新疆五彩灣、蘭州連海地區、青銅峽與寧東、黔中及黔西南、運城和呂梁、豫西北等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局域電網試點,構建“鋁-電-網”一體化產業鏈,降低用電成本,改善企業經濟效益,同時鼓勵消納可再生能源。落實電解鋁行業階梯電價政策,促進行業能效提升。

      (五)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加強財稅、金融、貿易等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銜接,促進銀企對接和產融合作,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對符合行業規范條件、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持續達標、有市場前景和經營效益的骨干企業的融資支持。充分利用現有專項資金渠道,并鼓勵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加快有色金屬工業轉型升級。落實好礦山稅收優惠政策和兼并重組稅收政策。研究新材料首批次保險補償機制,支持有色金屬新材料發展。探索建立有色金屬商業儲備制度,健全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并舉的儲備機制。完善職工安置政策,依據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置債務和不良資產,加快低效企業退出。對符合條件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各有關地區和中央企業的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應與本規劃做好銜接,組織編制實施方案,落實相關任務措施。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和督促企業落實規劃重點任務,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來源:中國有色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毛片|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1导航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射|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日韩影片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国产福利你懂的| 91色在线观看| 天堂网2018| а√最新版在线天堂| 我和娇妻乱荡史|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男女过程很爽的视频网站| 啦啦啦资源在线观看视频|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高清日本免费| 午夜理论影院第九电影院| 阿娇与冠希13分钟视频未删减| 国产最新在线视频|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 牛牛影院毛片大全免费看| 动漫美女被吸乳羞羞网站动漫|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人妖cdmagnet| 香蕉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五月天亚洲色图|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
    展開客服